經營企業什么最賺錢?賣產品嗎?答案是——錯!最賺錢的方式是經營知識產權!
當下,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知識產權可能更多意味著防御和保護。因為整個知識產權大環境和政策等各項因素影響,知識產權沒有引起企業足夠多的重視,特別是廣大的中小企業。為什么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呢?因為不賺錢啊。廣大的中小企業目光都聚集到了怎么賺錢上面去了,他們更多的是關注營銷遠勝知識產權,甚至勝過關注產品質量。正因為對于財富的狂熱追逐,使得他們忽視了最為根本的產品和核心的知識產權。
每一個有了錢的企業主都想成為資本家,而不是企業家。孰不知他們通過產品賺取的差價只是最低端的賺錢手法,而通過知識產權賺錢才是最穩定、最高效、最輕松、最大化的賺錢方式。
那么知識產權怎么賺錢,首先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你想要通過某種途徑賺錢,前提是什么?毫無疑問,想要通過知識產權賺錢則必須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運用、管理和布局。
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企業圍繞知識產權進行建設和布局才能確保穩步推進,萬無一失。只有對知識產權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經營,才可能通過知識產權賺錢。知識產權是抵御強敵的盾,也是打擊強敵的茅。進可攻,退可守,不是要你錢,就是要你命。
知識產權包含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等,話題展開會很長,那么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來看看它們怎么賺錢。
一、商標
1.通過品牌運作使商標溢價賺錢
耐克、阿迪達斯等這些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品牌,有幾個人知道和關心它們是誰生產的,在哪里生產的?恐怕沒有吧。這就是典型的商標賺錢案例。他們無需建廠,不用招工,通過對商標進行品牌化運作,使其溢價。肯德基、麥當勞等等通過對其知識產權的有效運作和管理,遍地開店收取高額的加盟費以及管理費用,通過加盟商賺取源源不斷的利潤。每一家重視品牌運作的企業無一例外。
2.通過質押貸款
雖然現階段由于區域差異,銀行因素,價值評估等多種因素影響,尚未達到無形資產抵押的普遍程度,但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司法、擔保法及各地方陸續出臺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積極政策,均對商標權質押融資持積極支持態度,法律層面上已不存在任何障礙。
商標權作為企業的一項單項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貸款的操作過程與有形資產的抵押并無大的區別,甚至手續更簡化。這無疑將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將是盤活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廣州市工商局披露,廣州華工百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請商標質押貸款,取得了光大銀行廣州白云支行5000萬元的授信。安徽涇縣通過商標質押為企業融資4500萬元。湖南重啤一品營銷有限公司,通過商標質字【2016】985號“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證”獲得中國建設銀行常德市分行的700萬元貸款。合肥市已經有26個商標企業辦理了商標質押貸款,融資3.29億元。諸如此類的案例通過搜索引起可以發現已經遍地開花。
3.通過許可賺錢
通過商標許可使用賺錢的案例王老吉當是近期的典范,并引發了后期的系列紛爭。此外,許可形式靈活多樣,企業在進行合理的產能規劃基礎上,通過健全的商標保護和管理機制,可以通過商標許可的方式為企業贏得利益的最大化。
4.通過維權賺錢
例如LV品牌進入中國后,遭受大面積摹仿,于是lv在中國展開了系列維權活動。僅在大連西崗區人民法院,LV就立案22起,提供51件假冒產品作為證據,有挎包、錢包、皮帶等,每起案件索賠金額達50萬元,索賠金額總計達1100萬元,涉及多家大連知名商場和酒店。LV通過系列維權活動不僅對原本損害品牌形象的假冒偽劣現象進行了有效打擊,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侵權賠償,也成為其品牌受益的重要部分。
尤其新《商標法》實施之后,對侵權賠償和權利人舉證都作出了積極的調整,將侵權賠償提高到了300萬以下,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惡意侵權者處以一至三倍的賠償。并為權利人的舉證減輕可負擔,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侵權賠償數額。
總體而言,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維權的成本在下降,效益在提高。
5.通過商標買賣賺錢
商標作為無形資產的一部分,通常情況下只有通過使用方才能體現出價值。但是,受限于資源的有限性和優質商標的稀缺性,加之中小企業數量的增長,使得市場上涌現出了大批商標投資人。他們純粹通過“炒商標”獲取收益。企業出于節省注冊時間或降低風險等各種因素考慮,再加上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招商條件的限制,催生了各種商標交易平臺,在盤活大量閑置商標資源的同時,也帶動了商標交易的繁榮。
除此之外,還有商標權出資入股,信托及證券化等等各種賺錢手段。商標作為靜態的法律概念加上合理的布局和有效的運營管理,即可成為企業動態的有效賺錢手段。
二、專利
通過專利賺錢的方式方法和商標基本上差不多,且相對于商標而言,專利賺錢更加容易。商標通常情況下需要經過使用,得到消費者認可才有可能獲得溢價,而專利則不同,它具有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例如你手里擁有一項可以將水變成油的專利,那么你想不發財都很難。舉個簡單的例子,人人都熟知的諾基亞,也許你覺得這個公司很悲慘,沒有跟上智能手機發展的潮流而沒落了。但事實上諾基亞2015年全年銷售額高達125億歐元,主要業務為諾基亞通信業務和諾基亞技術部門。其中技術部門光專利收益就高達10.2億歐元。諾基亞不但活著,還活的很好,三星、蘋果之類的手機公司每年都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給它。
實際上,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往往商標和專利是一套組合拳,企業綜合運用和管理得當方可實現溢價。